所属分类:媒体报道|2024.10.11|阅读数:

交大新上院 | 梁衍学:“基建狂魔”的未来一定是建筑机器人

本硕毕业于上海交大机动学院的梁衍学,小时候肯定会唱一首名为“粉刷匠”的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如今,身为蔚建科技创始人,梁衍学将公司定位于“产品化领先的建筑智能公司”,希望变革传统的建筑的行业,他的麾下悄然出现了一批以粉刷、抹灰等为代表的“建筑机器人军团”。而2022年,他甚至悄然完成了一个“壮举”,上海交大医学院建设新校区,他派出了6台“抹灰机器人”去助阵。如今,他可以骄傲地说,母校医学院新校区的抹灰,都是蔚建科技的机器人干的。

d9ef1748271cce8c4bc8afcab465caa1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gif

蔚建抹灰机器人作业

梁衍学向「交大新上院」表示,蔚建科技抹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已做到熟练工人的十倍以上。

而将时间翻转到2020年,当时的梁衍学刚从博智林智能技术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的位置上离职,当时其负责博智林的整体研发(团队超千人)。当初的博智林,承担着碧桂园转型的重任,梁衍学负责包括建筑机器人、餐厅机器人研发体系搭建,以及近10种机器人应用以及基础技术的研发。

0e94a615e991ec552798b4aa3ba23172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交大校友,蔚建科技CEO梁衍学

那机器人领域的创业,究竟该选择哪个落地场景呢?

身为交大人的严谨,梁衍学决定从中国从业人口统计的年鉴入手。他发现,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在中国排名第一,但在日本发那科做了10多年工业机器人的梁衍学,对工业机器人有点审美疲劳。而在中国,从业人数仅次于制造业的就是建筑业,整整有5000万就业人口。

梁衍学认为,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替代人类劳动。哪个赛道人工劳动成本更高,人工的工作量越重,哪个赛道就是机器人创业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业比制造业更需要“机器人”。

同时,全球建筑业用工成本与劳工短缺居高不下,而在国内,建筑工人更是出现“老龄化”趋势。建筑,这个超万亿的巨大市场,将成为智能机器人技术绝佳的应用场景。

梁衍学决定,“ALL in”建筑机器人。

创立蔚建科技后,梁衍学却立刻面临到中国房地产、建筑业滑坡的窘境,但他始终觉得,变革往往在困境中孕育而生,行业的窘境,将倒逼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建筑机器人的发展正逢其时。创业4年来,蔚建科技收获了线性资本、红杉资本、险峰K2VC 、保利资本、厦门建发、瑞奕资本、独秀资本等多轮融资,也成为母校——交大母基金的portfolio企业。

梁衍学觉得,随着行业头部总包玩家开始规模使用机器人,以优化服务体系及寻求高质量发展,以及蔚建科技海外业务的逐渐展开,建筑机器人的的“拐点”时点已至。

技术之美与产业之痛

当初在创业路径选择上,梁衍学之所以没选择“工业机器人”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觉得“工业机器人”缺乏挑战。他在交大本硕毕业后,去东京工业大学读博,后进入日本FANUC机器人,担任首席研究员,做了10多年工业机器人的梁衍学,对“工业机器人”有点审美疲劳。

但建筑机器人的挑战,似乎有点大?

梁衍学将这归纳为,建筑机器人正在遭遇的“技术之美与产业之痛”。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以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只要找一个工厂厂长,设立工业机器人落地的标准化流程,如确定机器人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搬运、焊接、装配等;分析任务的要求和特点,包括工作空间、精度要求、负载能力等;就能制定任务的执行顺序和路径规划。

但这些在建筑工地上,完全行不通。相比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作业所在环境更复杂,工序更多,遇到的挑战更大。

b960fc71f80579945cf598349973fc28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蔚建科技生产的抹灰机器人

建筑行业的流程非常复杂,工序繁杂要求又非常多样化, 无人化难度极大。以抹灰为例,抹灰在施工中属于“重体力”劳动,培养周期又长,属于典型的“技术工种”,需要“老师傅”才能做。仅抹灰,就有墙面测量、灰饼、冲筋、抹灰、刮平、收光等多道工序。梁衍学算过这么一笔账:

在建筑领域中,仅抹灰一项,国内市场就高达1200亿。

但抹灰的难度又非常高,抹灰不仅需要工人师傅保持对墙面的压力,防止出现空鼓、开裂、脱落等问题,还要保证抹灰质量、稳定,兼顾效率、成本。一位工人师傅,一般一天最多能抹50平米,而这就涉及到1. 5吨的砂浆量,工作强度非常大。这就导致在建筑的多道工序中,抹灰可能是其中工资最贵的那一个。

梁衍学决定,将抹灰机器人作为进入建筑总包的突破口。但他很快就发现,建筑机器人的工艺数字化、施工标准化、群体进化,哪一关都不好闯。

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即便是包工头、建筑公司的老板,也说不清抹灰的门道。技术都掌握在“老师傅”的手拿把攥中,而建筑机器人的难点在于,必须用科学的算法解释出来老师傅每个动作的意义是什么。蔚建科技找了同济大学的博士,专门负责作为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桥梁,解决如何把一个最传统、古老的建筑工艺数字化。

梁衍学觉得,过去中国“基建狂魔”的根基,在于辛勤劳作的工人师傅。但“老师傅”终会老去,“提桶跑路”成为网上热词,现在需要将工序数字化、标准化,然后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开启自我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基建狂魔”的未来一定是建筑机器人。

通过基于AI技术,学习上百名大工师傅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指令,实现建筑工艺的数字化;再对施工工艺进行全流程、标准化分解和规范,确保每一个动作都保持稳定和高精度,实现高垂平、不空鼓,大幅提升效率和质量;然后通过对后台持续分析和优化,依托云端大脑,将优化的算法同步给所有机器人,实现群体进化。

目前,蔚建科技的抹灰机器人在安全、质量、产能、交付指标上都超过了“老师傅”。梁衍学透露,蔚建的抹灰机器人单日抹灰产可达700平米,抹灰墙高达5.5m,空鼓返修率只有0.02%。

dd2e4b8ed2ed3e29e33ea7971676e35e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抹灰机器人完成的墙面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行业理念的改变。

建筑行业是一个巨大而又传统的行业,产业本身就有很大的惯性,它的生产关系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而蔚建科技实施的工艺数字化、施工标准化、群体进化,其本质是将工厂的那套流程和标准化,带入到建筑业,一定会对建筑行业现有的组织方式产生重大冲击,这其中的挑战,真是甘苦自知。

梁衍学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变革一个传统行业,是极度困难的。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唯有把产品打磨的更加优秀,在某些点上给行业带来数量级的效率提升,才可能被行业所接受。以抹灰机器人为例,哪怕机器人效率3倍优于人工,但行业可能还没为此改变流程的动力,但如果提升到8-10倍效率呢?行业中可能就会有人愿意试一试,甚至在流程上做一些妥协。

而蔚建科技抹灰机器人的第一次商业落地,就是交大医学院新校区的建设。而正是因为交大医学院项目的成功,后续才会有金地、口腔医院等项目的落地。

4a485b7cd20ef1f0cc4faeb7e98eb500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gif

而在2023年10月,蔚建科技与中建八局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而公司的名字开宗明义:“中建未来智造”。

梁衍学透露,目前除抹灰机器人外,蔚建科技还有钢筋加工机器人、腻子涂覆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等多条产品线已进入工地测试阶段。

bdcd5f077493b1cd945a4406fa80496f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蔚建科技产品

商业落地

“一幅画贴在墙上三天不动,就变成背景了。”梁衍学觉得,而传统行业变革者,一定来自外部。

梁衍学觉得,机器人就是以代替人的一个或者某个动作为使命的。放在建筑行业,就是看哪个动作技术难度越大,劳动强度越高、人工成本越高,就越有用机器人取代的必要。

蔚建科技的另一款主打产品是“钢筋加工机器人”。

在建筑行业有特殊的小工、大工的现象,大工要手艺,而小工往往只是搬物料,大量的成本就发生在无效的运输上,而这在钢筋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原材料在进入工地后,需要先拉筋、箍筋,然后再进行弯曲、拉直、切断等加工,而在施工中又需要纵筋、 直筋、盘筋等工序。而过往人工在进行切断等加工操作时,还会造成大量的原材料浪费。

而通过蔚建的“全自动柔性钢筋加工线”,可实现全无人作业,从而大幅降低原材料损耗及运营成本。而在房地产下滑的当下,梁衍学明确感受到,建筑行业进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的决心。而这个反过来又促进了,建筑行业对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建筑体系的接受度。

31a643900fa203d6ca6ad94d9b65fdd4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蔚建钢筋智能加工系统

梁衍学同时表示:随着建筑机器人在“降本增效”上成效逐渐显著,蔚建科技接到了越来越多的“出海”邀约。

与大陆市场不同,海外市场的建筑工人的成本远远高于国内。以新加坡为例,其是中国市场的5-8倍,而中东是4-5倍。在中东,目前90%建筑业劳工本就是由输入性劳动力构成。梁衍学认为,在全球建筑业用工成本与劳工短缺居高不下的当下,建筑机器人技术绝佳应用场景开始出现。 

面对万亿级别的建筑市场,梁衍学觉得,蔚建科技可做的还有很多,蔚建科技将“持续与产业链各方深度链接,共同构筑智能建筑业的新生态体系”。


18221921589